158-0256-0123
聯系人:周先生15802560123 座 機:0731-86969923 郵 箱:hb@yongjie365.com 2529436631@qq.com 地 址:長沙市天心區勞動西路259號 |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中共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明確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傳統的發展方式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環境污染嚴重。 從水環境看,巢湖、太湖等藍藻現象時常發生。從大氣環境看,河北、北京等霧霾極端天氣增多。從土壤環境看,某些農產品主產區土壤污染較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從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的情況調查看,森林、草地、湖泊、濕地面積亟需擴大。嚴峻的生態環境對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環保產業必須要加快發展步伐。環保產業的核心部分包括環保技術裝備、環保產品和環境服務等。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既是節能減排、改善民生的現實需求,又是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綠色經濟、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笆晃濉币詠?,我國環保產業迅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到15%—20%,國務院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國家“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將保持12%-15%的增長速度,高于同期經濟發展速度,我國環保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期。 民建中央長期關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陳昌智主席連續6年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進行“轉方式、調結構”方面的調查研究。今年,民建中央把“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調研專題。由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對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較大,環保產業發展也相應較快。調研組先后在廣東、北京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地考察了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南海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聚集區、珠海偉力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能環保寶安區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北京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廠等13個環保產業企業,召開了9場座談會,掌握第一手資料,向有的地方提出了書面交換意見。走訪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了解環保產業政策,探討發展趨勢。 考察過程中,調研組深刻感受到廣東、北京等地方緊緊圍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和目標,創新思路,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環保產業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撐。具體表現為: 1.重視環保產業,營造發展環保產業的良好制度環境。大力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專門印發了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對“十二五”時期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任務和要求;編制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等發展規劃等;不斷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環保產業作為法規和政策驅動型產業,這些規劃、政策、文件的出臺和實施,為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指出了環保產業清晰的發展方向,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2.環保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市場潛力大。環保產業持續快速增長,廣東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20%,產值規模已超過紡織、造紙及皮革等傳統工業,北京市環保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2%,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已從簡單的產品制造向成套集成設備生產轉變,從單一工程技術向綜合環境系統轉變,從單純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污染防治轉變,初步形成涵蓋環保產品、環保服務、潔凈產品、廢物循環利用和自然生態保護等幾大領域的產業體系。一批龍頭骨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獲得“中國環保產業骨干企業”稱號,有的企業成功上市,獲得更多融資,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3.自主創新能力有所突破。圍繞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一方面加大財政支持環??萍紕撔铝Χ?;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積極引進國外龍頭環保企業、高端環保人才和產品,對環保技術和產品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環保技術上新臺階。例如北京形成和應用一批創新成果,加大關鍵技術攻關與研發力度,有的技術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擁有完整的飛行時間分析器核心技術和最全面的質譜研發及人才團隊;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尾氣、滲濾液等處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全國首家海水煙氣脫硫示范工程,率先打造全脫硫電力企業,率先實施低氮燃燒器改造,有效實施脫硝改造工程。 4.環保產業發展有新思路、新舉措。設立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省重大科技專項;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專項資金;不斷試點和推出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新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排污費征收標準改革,并試點實行差別排污費政策;推動排污許可證立法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推動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和環境監測社會化工作等等。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環保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主要有: 1.相關法律法規亟需完善。我國《環境保護法》是1989年修訂的,處罰條款極弱,排污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地方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對于違規排污現象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與違法不究的現象。同時,國家和地方環保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部分標準之間的關系需進一步理順,部分污染物排放標準行業拆分方式有待完善。 2.企業規模偏小,融資渠道不暢。環保企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有的地方88%的環保企業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下,產值過億元的骨干企業僅占2%左右。缺乏龍頭企業,產業集聚度不高,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融資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3.部分國家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環保作為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有助于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可以緩解企業長期以來的投資回報不足的問題,增強民間資本對環保產業的投資熱情,同時也能減輕政府對環保產業的支出壓力。但一些企業反映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猶如紙上談兵。比如國家規定以廢舊電池、廢感光材料、廢彩色顯影液、廢催化劑、廢燈泡(管)、電解廢棄物、電鍍廢棄物、廢線路板、樹脂廢棄物、煙塵灰、濕法泥、熔煉渣、河底淤泥、廢舊電機、報廢汽車為原料生產的金、銀、鈀、銠、銅、鉛、汞、錫、鉍、碲、銦、硒、鉑族金屬的企業,可以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50%優惠政策。但是有的環保公司主要產品以“線路板蝕刻廢銅液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因為其名錄并未明確列舉其中,此后在申請享受此項優惠政策時困難重重。 4.技術研發創新和推廣能力亟待提高。缺少原創性開發、關鍵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創新較少,創新能力較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設備整體成套和自動化技術。同時,技術宣傳推廣能力不足,有的技術在某一地區已經成功使用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另一地區為解決類似問題還在嘗試各種辦法,增加了支出成本。 5.市場秩序需要進一步規范。環保市場仍然存在低價中標、市場信息不透明,同行惡性競爭、借證甚至無證經營等不規范現象。惡性競爭的現象在危廢物處理市場上顯得更為激烈。比如同樣處理一噸廢物,不法企業收取的處理費用往往不到正規企業的50%,其主要原因是不法企業在處理設施的投入、二次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上偷工減料。 6.常態化環保產業統計體系尚未建立,無法準確及時監測產業發展形勢。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上要繼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原則,根據調研的情況,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1.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是盡快修訂《環境保護法》,完善條款,增加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有關內容,明確環保產業在環境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盡快出臺《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規范污染源環境監管,提升環保產業發展空間。三是完善國家和地方環保標準體系,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的要求,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適時增加標準中污染物項目數量,修訂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環境質量要求和排放控制要求,引導環保產業發展。 2.倡導綠色消費模式。一是政府帶頭積極推動綠色消費。與普通消費者相比,政府采購規模大、品種多,對綠色消費的帶動效應強。不斷加強政府綠色采購的立法工作,完善相關的規范和產品標準;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品,推進政府綠色采購,不斷擴大綠色采購范圍(包括采購環境服務);定期發布綠色消費指南,通過政府的示范作用帶動全社會的綠色消費。二是鼓勵公眾綠色消費。加大宣傳力度,將環境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公眾對環境治理的監督,逐步擴大環保產品應用范圍,用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公眾綠色消費。 3.拓寬融資渠道。一是推廣發展項目融資。項目融資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融資方式和手段,以項目營運收入承擔債務償還責任,如BOT融資、TOT融資等。BOT融資具有投資數額大、投資周期長等特點,適合環保產業投融資,特別是城市環保項目領域。TOT融資通過公開招標向社會投資者出讓資產或特許經營權,可以用于污水、垃圾處理及電力煙氣脫硫脫硝等領域。鼓勵項目融資在更大的范圍內開展應用試點。二是發展融資租賃。對于環境服務業,可以積極發展融資租賃。由于融資租賃中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出現問題時租賃公司可以回收、處理租賃物,因而在辦理融資時對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不高,比較適合環保企業項目融資。融資租賃可以發展租賃公司獨立承擔資金模式、投資公司兼租賃公司模式、投資機構提供資金模式等。三是加大金融機構信貸力度。中央政府采用貼息等方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環保產業。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探索將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納入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鼓勵信用擔保機構加大對資質好、管理規范的環保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四是積極發展債權融資??梢岳铆h保國債籌集資金,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等融資方式,有償使用企業外部資金。五是積極利用國際資本。繼續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申請環保產業項目專項貸款,引入第三方機構以保證公平,放大資金效應。此外,對于成長性較好的環保企業,私募股權融資、上市融資可成為企業發展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 4.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政策宣傳、落實和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梳理、宣傳現有的國家發展環保產業政策。讓更多環保企業了解并真正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實惠,把國家的政策用足、用好。如污水、垃圾收費政策;鼓勵環保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脫硫、脫硝電價政策及垃圾、生物質發電電價政策等。二是落實和完善環保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加強環保技術研發的前瞻性及對環保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完善有關優惠政策,建議將“線路板時刻廢銅液”比照廢彩色顯影液、廢線路板列入廢物利用原料范圍;將利用廢棄物生產的“金屬化合物等金屬中間體”比照金屬列入利用廢棄產品范圍,享受增值稅退稅。三是加大財政對環保產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應能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低回報率的支持,建議財政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環保產業的投入要納入政府年度預算,并根據財政收入增長比例逐年提高,把財政投入的重點放到市場動力不強的管網建設和維護上。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資金支持環保裝備的生產,特別是一些急需的環保裝備、產品的生產??紤]到環保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要放寬項目安排的條件。加大企業為主體的環??萍紕撔麦w系建設扶持力度,對新技術、新工藝、首臺套等技術推廣應用,財政采取后補貼的方式,給予資金獎勵和分擔風險,對關鍵、共性環保技術設備的研發應用給予扶持。研究實施環保產品惠民工程。四是盡快下放住建系統環境工程專項設計資質審批,修訂申請條件?,F有的部分環境污染治理資質申請條件過高,甲級設計資質要求同時具有結構、電氣、暖通、給排水等11位注冊類工程師,乙級資質則要求具有6位注冊類工程師,而環保企業要同時具有如此數量的非相關人員,沒有必要,如南方就基本不需要暖通人才。因此建議住建系統下放環境工程專項設計資質審批環境污染治理資質審批,并適當調整申請條件,滿足環保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5.加快提升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我國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與建設生態文明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切實加強環保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設立技術中心、海外研發中心,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習實訓基地等工程化平臺,推動組建公共技術研發平臺,鼓勵成果共享。加速環保產業的創新驅動,全面促進我國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鼓勵、支持環保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并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的環保技術聯盟;加快培育建設環保技術和產業孵化器,提高其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環保企業的能力。 6.進一步培育和規范環保產業市場。一是嚴格執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市場監督、產品質量監督,強化標準標識監督管理,規范環保產業市場,讓成本回歸真實。二是促進先進環保設備(產品)消費。環保設備(產品)市場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建議對使用量大、應用面廣、產品質量好、污染減排效果明顯、社會影響力大的環保設備和環境友好產品進行分類分級補貼,使購買先進環保設備(產品)的消費者和用戶成為財政補貼的最終受益者,提高先進環保設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三是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市場。堅持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特別對一些特殊的污染物排放,一定要建立強制標準,市場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合法獲得適量的排污權,出售排污權獲得的收益用于污染治理。四是發揮政府在市場中的引導作用。開展政策創新試點,通過一系列措施,培育環保產業市場,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五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環保行業協會在行業推動、管理、協調等方面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服務提升協會的行業凝聚力和號召力,協助政府管理和規范環保產業發展。 7.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機制和模式創新。一是推動環保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以及橫向聯合,形成包括咨詢、土建、金融、環保設備、工程設計等環保產業鏈各個環節在內,能夠開展全方位、大規模作戰的企業集團。二是推動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運營服務。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推動環境監測服務的社會化。三是完善考核機制。對各級政府環境管理成效的考核從以“重行動輕效果”轉為以“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為考核目標,大力推動各級政府由以往單純地采購具體的環境設備、工程、產品轉變為采購綜合服務帶來的環境質量改善,并理順相關財政資金渠道和政策保障機制。四是大力推動環境服務業試點。在加強環境監管、綜合環境服務、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環境金融等領域積極探索,推動合同環境服務模式創新工作,促進環保產業的業態轉型和升級,推動環保產業走向市場化、專業化、多元化和國際化。 8.鼓勵環保企業“走出去”。一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全面研究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的優勢、重點國別與優先領域、具體途徑與交易模式、政策需求等,在此基礎上形成我國促進環保產業“走出去”的政策框架;在我國對外經貿合作談判雙邊經貿工委會工作機制下,針對環保產業重點國別成立環保產業工作組,對雙邊高層次的環保產業合作進行規劃和推進;逐步出臺鼓勵承攬境外各類環保工程、服務等相關企業的財政補貼、金融信貸、稅收減免、工商及勞務輸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通過財政支持渠道,重點培育建設一批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等為一體的環保產業國際化發展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為目標國的潛在客戶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環保產品、技術及服務,增強國際競爭力;將環保產業“走出去”重點領域的技術納入援外產品目錄。三是形成順暢的信息渠道。依托我國駐外使領館系統以及產業合作的相關職能機構,收集重點國別的相關產業需求信息;利用南南等合作機制,發起建立并組織環保企業參加各類雙邊或國際環保產業論壇、環保展以及貿易投資促進團等,充分利用上述平臺開展交流和推介宣傳。 上一篇: 什么是玻璃鋼?玻璃鋼有什么特點?
下一篇: 什么是不銹鋼水箱,不銹鋼水箱有何優點?
|